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图文库 >> 药用植物图文库 >> 正文

【植物形态】一年生草本。高 (20)50-100(150) 厘米。茎直立,上部分枝,全部茎枝白色或淡白色,光滑,无毛。中下部茎叶披针形、披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,长7-15厘米,宽2.5-6厘米,边缘大锯齿、重锯齿、小锯齿以至无锯齿而全缘,极少有羽状深裂的,齿顶有针刺,针刺长1-1.5毫米,向上的叶渐小,披针形,边缘有锯齿,齿顶针刺较长,长达3毫米。全部叶质地坚硬,革质,两面无毛无腺点,有光泽,基部无柄,半抱茎。头状花序多数,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,为苞叶所围绕,苞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包括顶端针刺长2.5-3厘米,边缘有针刺,针刺长1-3毫米,或无针刺,顶端渐长,有篦齿状针刺,针刺长2毫米。总苞卵形,直径2.5厘米。总苞片4 层,外层竖琴状,中部或下部有收溢,收缢以上叶质,绿色,边缘无针刺或有篦齿状针刺,针刺长达3毫米,顶端渐尖,有长1-2毫米,收溢以下黄白色;中内层硬膜质,倒披针状椭圆形至长倒披针形,长达2.2厘米,顶端渐尖。全部苞片无毛无腺点。小花红色、桔红色,全部为两性,花冠长2.8厘米,细管部长2厘米,花冠裂片几达檐部基部。瘦果倒卵形,长5.5毫米,宽5毫米,乳白色,有4 棱,棱在果顶伸出,侧生着生面。无冠毛。花果期5-8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原产中亚地区。苏联有野生也有栽培,日本、朝鲜广有栽培。现时黑龙江、辽宁、吉林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陕西、湖北、甘肃、青海、山东、浙江、贵州、四川、西藏,特别是新疆都广有栽培。我国在上述地区有引种栽培外,山西、甘肃、四川亦见有逸生者。
【药用部位】干燥花入药。
【性味】辛,温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,阴干或晒干。
【功能主治】活血通经,散瘀止痛。用于经闭,痛经,恶露不行,瘾瘕痞块,胸痹心痛,瘀滞腹痛,胸胁刺痛,跌扑损伤,疮疡肿痛。
【用法用量】3~10g。
【注意】孕妇慎用。
【附方】治热病胎死:红花酒煮汁,饮二、三盏。《妇人良方补遗》;治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:红蓝花一两。以酒一大升,煎减半,顿服一半,未止再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红蓝花酒);治褥疮:红花适量,泡酒外搽。《云南中草药》;治跌打及墙壁压伤:川麻一分,木香二分,红花三分,甘草四分。均生用,研末,黄酒送下。《急救便方》。
【摘录】《中国植物志》、《中国药典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。

上一篇:算盘子
下一篇:黄芩
友情链接: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| 蒲标网(药典2020... | 中国植物图像库 | 植物智 |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

版权所有:湖北医药学院 武当百草园 www.hbmu.edu.cn/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鄂ICP05003342 
邮政编码:442000 通讯地址: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湖北医药学院 联系电话:0719-8891088 

您是第: 位访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