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图文库 >> 药用植物图文库 >> 正文

【植物形态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50-80厘米,有强烈香味。茎直立,多分枝,有色条及钝条棱;枝通常细瘦,有短柔毛并兼有具节的长柔毛,有时近于无毛。叶片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,先端急尖或渐尖,边缘具稀疏不整齐的大锯齿,基部渐狭具短柄,上面平滑无毛,下面有散生油点并沿叶脉稍有毛,下部的叶长达15厘米,宽达5厘米,上部叶逐渐狭小而近全缘。花两性及雌性,通常3-5个团集,生于上部叶腋;花被裂片5,较少为3,绿色,果时通常闭合;雄蕊5,花药长0.5毫米;花柱不明显,柱头通常3,较少为4,丝形,伸出花被外。胞果扁球形,完全包于花被内。种子横生或斜生,黑色或暗红色,平滑,有光泽,边缘钝,直径约0.7毫米。花期和果期的时间都很长。
【生境分布】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等省有野生,喜生于村旁、路边、河岸等处。北方各省常有栽培。
【药用部位】全草入药。
【采收加工】播种当年8~9月果实成熟时,割取全草,放通风处阴干。
【性味】辛、苦,微温。有小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祛风除湿,杀虫,止痒。用于蛔虫病,钩虫病,蛲虫病;外用治皮肤湿疹,瘙痒,并杀蛆虫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2钱(鲜者5~8钱)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
【注意】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凡患神经衰弱,心脏病、肾病及孕妇等忌服。
【附方】治钩虫、蛔虫、蛲虫:土荆芥叶、茎、子阴干研末,酌加糖和米糊为丸,如绿豆大,每次用开水送下一钱,早晚各一次。《福建民间草药》;治钩虫、蛔虫、绦虫病:土荆芥全草一至二钱,水煎服。《湖南药物志》;治头虱:土荆芥捣烂加茶油敷。《湖南药物志》;治脱肛、子宫脱垂:土荆芥鲜草五钱。水煎,日服二次。《湖南药物志》;治关节风湿痛:土荆芥鲜根五钱。水炖服。《福建中草药》;治湿疹:土荆芥鲜全草适量。水煎,洗患处。《福建中草药》;治创伤出血:土荆芥干叶。研束,敷患处。《福建中草药》;治毒蛇咬伤:土荆芥鲜叶。捣烂,敷患处。《福建中草药》。
【摘录】《中国植物志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、《中华本草》。

上一篇:西南大戟
下一篇:皱皮木瓜
友情链接: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| 蒲标网(药典2020... | 中国植物图像库 | 植物智 |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

版权所有:湖北医药学院 武当百草园 www.hbmu.edu.cn/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鄂ICP05003342 
邮政编码:442000 通讯地址: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湖北医药学院 联系电话:0719-8891088 

您是第: 位访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