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植物形态】草质藤本。小枝圆柱形,有纵棱纹,无毛或微被疏柔毛。卷须2-3叉分枝,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。叶为鸟足状5小叶,中央小叶长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,长2.5-4.5厘米,宽1.5-4.5厘米,顶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侧生小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1-7厘米,宽0.5-3.5厘米,顶端急尖或圆形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每侧有6-15个锯齿,上面绿色,无毛,下面浅绿色,无毛或微被毛;侧脉5-9对,网脉不明显;叶柄长1.5-10厘米,中央小叶柄长0.5-2.5厘米,侧生小叶无柄或有短柄,侧生小叶总柄长0.5-1.5厘米,无毛或微被毛;托叶早落。花序腋生,复二歧聚伞花序;花序梗长1-13厘米,无毛或微被毛;花梗长1-2毫米,几无毛;花蕾卵圆形,高1-2毫米,顶端圆形;萼碟形,边缘全缘或波状浅裂,外面被乳突状毛或几无毛;花瓣4,三角状卵圆形,高1-1.5毫米,外面被乳突状毛;雄蕊4,花药卵圆形,长宽近相等;花盘发达,4浅裂;子房下部与花盘合生,花柱短,柱头微扩大。果实近球形,直径约1厘米,有种子2-4颗;种子三角状倒卵形,顶端微凹,基部有短喙,种脐在种子背面近中部呈带状椭圆形,上部种脊突出,表面有突出肋纹,腹部中棱脊突出,两侧洼穴呈半月形,从近基部向上达种子近顶端。花期3-8月,果期8-11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产陕西、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生山谷林中或山坡灌丛,海拔300-2500米。
【药用部位】全草入药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采集,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
【性味】苦酸,寒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利湿,解毒消肿。痈肿,疔疮,痄腮,丹毒,风湿痛,黄疸,痢疾,尿血,白浊。咽喉肿痛、疖肿、痈疽、跌打损伤、毒蛇咬伤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两;研末、浸酒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。
【附方】治一切肿毒,发背、乳痈、便毒、恶疮初起者:五叶藤或根一握,生姜一块。捣烂,入好酒一盏,绞汁热服,取汗,以渣敷之。用大蒜代姜亦可。《寿域神方》;治项下热肿,俗名虾蟆瘟:五叶藤捣敷之。《丹溪纂要》;治发背、臀痈、便毒:乌蔹莓全草水煎二次过滤,将两次煎汁合并一处,再隔水煎浓缩成膏,涂纱布上,贴敷患处,每日换一次。《江西民间草药》;治无名肿毒:乌蔹莓叶捣烂,炒热,用醋泼过,敷患处。《浙扛民间草药》;治臁疮:鲜乌蔹莓叶,捣烂敷患处,宽布条扎护,每日换一次。或晒研末,每药末一两,同生猪脂三两,捣成膏,将膏摊纸上,贴敷患处。《江西民间草药》;治喉痹:马兰菊、五爪龙草、车前草各一握。上三物,杵汁,徐徐饮之。《医学正传》;治九子滥痒:母猪藤、九子连环草、何首乌。炖肉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;治风湿关节疼痛:乌蔹莓根一两,泡酒服。《贵州草药》;治小便尿血:五叶藤阴干为末,每服二钱,白汤下。《卫生易简方》;治白浊,利小便:乌蔹莓根捣汁饮。《浙江民间草药》;治毒蛇咬伤,眼前发黑,视物不清:鲜乌蔹莓全草捣烂绞取汁二两,米酒冲服。外用鲜全草捣烂敷伤处。《江西民间草药》;治蜂螫伤:五爪龙鲜叶,煎水洗。《江西草药手册》;跌打损伤:五爪龙捣汁,和童尿热酒服之,取汗。《简便单方》;乳痈、恶疮初起。用乌蔹莓的藤或根一把、生姜一块。一起捣烂,加好酒一碗,绞取汁,热服令发汗,同时以药渣敷患处。方中的生姜,用大蒜代亦可。
【摘录】《中国植物志》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