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制法】 取半夏,大小分开,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,取出;另取甘草适量,加水煎煮二次,合并煎液,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,搅匀,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,浸泡 ,每日搅拌1〜2 次 ,并保持浸液pH值12 以上,至剖面黄色均匀,口尝微有麻舌感时,取出,洗净,阴干或烘干,即得。每 100kg 净半夏,用甘草15kg、生石灰10kg。
【性状】 本品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。表面淡黄白色、黄色或棕黄色。质较松脆或硬脆,断面黄色或淡黄色 ,颗粒者质稍硬脆。气微,味淡略甘、微有麻舌感。
【鉴别】(1) 本品粉末淡黄色至黄色。照半夏项下的〔鉴1) 项试验,显相同的结果。
(2)取本品粉末2g,加盐酸 2 ml,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 1 小时,放冷,滤过,滤液蒸干,残渣加无水乙醇0.5ml 使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半夏对照药材2g,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。再取甘草次酸对照品,加无水乙醇制成每lml含lmg 的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,照薄层色谱法(通则 0502)试验 ,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液各5μl、液各对照品溶液2μl,
分别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,以石油醚(30〜60℃)-乙酸乙酯-丙酮-甲酸(30:6:4:0.5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 ,置紫外光灯( 254nm )下检视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。
【检査】 水分不得过13.0% (通则 0832 第二法);总灰分不得过 9.0 % (通则 2302)。
【浸出物】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(通 则 2201)项下的 冷浸法测定,不得少于5.0 % 。
【性味与归经】 辛 ,温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
【功能与主治】 燥湿化痰。用于痰多咳喘,痰饮眩悸,风痰眩暈,痰厥头痛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 3〜9 g。
【注窻】 不宜与川乌、制川乌、草乌、制草乌、附子同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