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植物形态】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。须根多数。根茎短,稍粗。叶基生呈莲座状,平卧、斜展或直立;叶片薄纸质或纸质,宽卵形至宽椭圆形,长4-12厘米,宽2.5-6.5厘米,先端钝圆至急尖,边缘波状、全缘或中部以下有锯齿、牙齿或裂齿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多少下延,两面疏生短柔毛;脉5-7条;叶柄长2-15(-27)厘米,基部扩大成鞘,疏生短柔毛。花序3-10个,直立或弓曲上升;花序梗长5-30厘米,有纵条纹,疏生白色短柔毛;穗状花序细圆柱状,长3-40厘米,紧密或稀疏,下部常间断;苞片狭卵状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,长2-3毫米,长过于宽,龙骨突宽厚,无毛或先端疏生短毛。花具短梗;花萼长2-3毫米,萼片先端钝圆或钝尖,龙骨突不延至顶端,前对萼片椭圆形,龙骨突较宽,两侧片稍不对称,后对萼片宽倒卵状椭圆形或宽倒卵形。花冠白色,无毛,冠筒与萼片约等长,裂片狭三角形,长约1.5毫米,先端渐尖或急尖,具明显的中脉,于花后反折。雄蕊着生于冠筒内面近基部,与花柱明显外伸,花药卵状椭圆形,长1-1.2毫米,顶端具宽三角形突起,白色,干后变淡褐色。胚珠7-15(-18)。蒴果纺锤状卵形、卵球形或圆锥状卵形,长3-4.5毫米,于基部上方周裂。种子5-6(-12),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,长(1.2-)1.5-2毫米,具角,黑褐色至黑色,背腹面微隆起;子叶背腹向排列。花期4-8月,果期6-9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产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新疆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。生于草地、沟边、河岸湿地、田边、路旁或村边空旷处,海拔3-3200米。
【药用部位】种子(车前子)及全草入药。
【采收加工】全草:夏季采挖,除去泥沙,晒干。车前子:夏、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穗,晒干,搓出种子,除去杂质。
【性味】甘,寒。
【功能主治】全草:清热利尿通淋,祛痰,凉血,解毒。用于热淋涩痛。水肿尿少,暑湿泄泻,痰热咳嗽,吐血衄血,痈肿疮毒;车前子:清热利尿通淋,渗湿止泻,明目,祛痰。用于热淋涩痛,水肿胀满,暑湿泄泻,目赤肿痛。痰热咳嗽。
【摘录】《中国植物志》、《中国药典》、 《中华本草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