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植物形态】多年生草本。根粗壮,下部常肥厚呈纺锤形。花茎直立,上升或微铺散,高10-45厘米,密被白色绵毛。基生叶有小叶2-4对,间隔0.8-1.5厘米,连叶柄长4-20厘米,叶柄密被白色绵毛,有时并有长柔毛;小叶对生或互生,无柄,小叶片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,长1-5厘米,宽0.5-0.8厘米,顶端圆钝,稀急尖,基部楔形、宽楔形或偏斜圆形,边缘具圆钝锯齿,稀急尖,上面暗绿色,被稀疏白色绵毛或脱落几无毛,下面密被白色或灰白色绵毛,脉不显或微显,茎生叶1-2,有掌状3-5小叶;基生叶托叶膜质,褐色,外面被白色长柔毛,茎生叶托叶草质,绿色,卵形或宽卵形,边缘常有缺刻状牙齿,稀全缘,下面密被白色绵毛。聚伞花序有花数朵至多朵,疏散,花梗长1-2.5厘米,外被绵毛;花直径1-2厘米;萼片三角状卵形,副萼片披针形,比萼片短.,外面被白色绵毛;花瓣黄色,倒卵形,顶端微凹或圆钝,比萼片长;花柱近顶生,基部具乳头状膨大,柱头稍微扩大。瘦果近肾形,宽约1毫米,光滑。花果期5-9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产黑龙江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。生荒地、山谷、沟边、山坡草地、草甸及疏林下,海拔100-1850米。
【药用部位】全草或根入药。
【采收加工】采收期宜在夏、秋季,将全革连块根挖出,抖去泥土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【性味】甘、微苦,平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。用于肠炎,细菌性痢疾,阿米巴痢疾,吐血,衄血,便血,白带;外用治创伤,痈疖肿毒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【附方】治细菌性痢疾,阿米巴痢疾:鲜翻白草干全草或根一至二两,浓煎,一日分二至三次服。《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》;治疟疾寒热及无名肿毒:翻白草根五、七个,煎酒服之。《纲目》;治吐血不止:翻白草。每用五、七科,嚼咀,水二钟,煎一钟,空心服。《纲目》;治大便下血:翻白草根-两五钱,猪大肠不拘量。加水同炖,去渣,取汤及肠同服。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;治创伤出血:新翻白草叶。揉碎敷伤处。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;治血友病:鲜翻白草二至三两。煎汤服,每天一剂。同时将鲜草捣烂,外敷出血处。(江苏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;治脾胃虚弱白带:翻白草配浮萍参、鸡屎藤、隔山撬、糯米草根、土茯苓、苦荞头、仙鹤草。水煎服。《成都中草药》;治腮腺炎:翻白草干根,用烧酒磨汁涂患处。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;治浑身疥癣:翻白草。每用一握,煎水洗之。《纲目》。
【摘录】《中国植物志》、《中国药典》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