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图文库 >> 药用植物图文库 >> 正文

【植物形态】多年生草本。根多呈块茎状,周围长出若干侧根,根茎短,基部常有1至数个地下芽。茎高30~120厘米,被疏柔毛及短柔毛,稀下部被稀疏长硬毛。叶为间断奇数羽状复叶,通常有小叶3~4对,稀2对,向上减少至3小叶,叶柄被稀疏柔毛或短柔毛;小叶片无柄或有短柄,倒卵形,倒卵椭圆形或倒卵披针形,长1.5~5厘米,宽1~2.5厘米,顶端急尖至圆钝,稀渐尖,基部楔形至宽楔形,边缘有急尖到圆钝锯齿,上面被疏柔毛,稀脱落几无毛,下面通常脉上伏生疏柔毛,稀脱落几无毛,有显著腺点;托叶草质,绿色,镰形,稀卵形,顶端急尖或渐尖,边缘有尖锐锯齿或裂片,稀全缘,茎下部托叶有时卵状披针形,常全缘。花序穗状总状顶生,分枝或不分枝,花序轴被柔毛,花梗长1~5毫米,被柔毛;苞片通常深3裂,裂片带形,小苞片对生,卵形,全缘或边缘分裂;花直径6~9毫米;萼片5,三角卵形;花瓣黄色,长圆形;雄蕊5~8~15枚;花柱2,丝状,柱头头状。果实倒卵圆锥形,外面有10条肋,被疏柔毛,顶端有数层钩刺,幼时直立,成熟时靠合,连钩刺长7~8毫米,最宽处直径3~4毫米。花果期5~12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主产于江苏、浙江、湖北等地,全国其它各地亦有生产。生于海拔100~3800米的溪边、路旁、草地、灌丛、林缘及疏林下。
【药用部位】以地上部分或地下冬芽入药。
【采收加工】地上部分(仙鹤草):夏、秋间,在枝叶茂盛未开花时,割取全草,除去杂质残根,洗净、润透、切断、晒干。地下冬芽(鹤草芽):于地上部分枯萎后采集(9~11月)直至翌年春植株萌发前(3~4月),挖出根部,取下冬芽,去掉地下根部,但可留冬芽上的须根,洗净晒干或于55℃以下烘干。
【性味】仙鹤草:苦、涩,平。鹤草芽:苦、涩,凉。
【功能主治】仙鹤草:收敛止血,截疟,止痢,解毒,补虚。用于咯血,吐血,崩漏下血,疟疾,血痢,痈肿疮毒,阴痒带下,脱力劳伤。鹤草芽:驱虫,用于绦虫证。
【用法用量】仙鹤草: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0.5~1两),捣汁或入散剂。外用:捣敷。鹤草芽:研粉吞服,每次30~45g,小儿0.7~0.8g/kg。每日一次,早起空腹服用。
【注意】鹤草芽:有效成分几乎不溶于水,不宜入煎剂。
【附方】治吐血:仙鹤草、鹿衔草、麦瓶草。熬水服。《四川中药志》;治鼻血及大便下血:仙鹤草、蒲黄、茅草根、大蓟。煎服。《四川中药志》;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,有时腰痛、发热,气胀之症:黄龙尾二钱,杭芍三钱,川芎一钱五分,香附一钱,红花二分,水煎,点酒服。如经血紫黑,加苏木、黄芩;腹痛加延胡索、小茴香。《滇南本草》;治贫血衰弱,精力痿顿:仙鹤草一两,红枣十个。水煎,一日数回分服。《现代实用中药》;治小儿疳积:龙芽草五至七钱,去根及茎上粗皮,合猪肝三至四两,加水同煮至肝熟,去渣,饮汤食肝。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;治过敏性紫癜:仙鹤草三两,生龟版一两,枸杞根、地榆炭各二两。水煎服。苏医《中草药手册》;治痈疽结毒:鲜龙芽草四两,地瓜酒半斤,冲开水,炖,饭后服。初起者服三、四剂能化解,若已成脓,连服十余剂,能消炎止痛。《闽东本草》;治乳痈,初起者消,成脓者溃,且能令脓出不多:龙芽草一两,白酒半壶,煎至半碗,饱后服。《百草镜》;治跌伤红肿作痛:仙鹤草、小血藤、白花草(酒炒,外伤破皮者不用酒炒)。捣绒外敷,并泡酒内服。《四川中药志》;治蛇咬伤:鲜龙芽草叶,洗净,捣烂贴伤处。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
【摘录】《中国植物志》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。

上一篇:重齿当归
下一篇:短毛独活
友情链接:
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| 蒲标网(药典2020... | 中国植物图像库 | 植物智 |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

版权所有:湖北医药学院 武当百草园 www.hbmu.edu.cn/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鄂ICP05003342 
邮政编码:442000 通讯地址: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湖北医药学院 联系电话:0719-8891088 

您是第: 位访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