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植物形态】落叶木质藤本,具气根。茎黄褐色,具棱状网裂。单数羽状复叶,对生;小叶7~9,顶端小叶较大,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4~9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不对称,边缘有锯齿,小叶柄着生处有淡黄褐色束毛。花成疏大顶生聚伞圆锥花序;花大,径4~5厘米;花萼5裂,绿色,裂片披针形;花冠赤黄色,漏斗状钟形,先端5裂,裂片圆形,开展;雄蕊4,2长2短;雌蕊1,子房上位,2室,基部有花盘。蒴果细长,豆荚状,长达10厘米,具子房柄,室背开裂。种子多数,扁平,两端具翅。花期7~9月。果期8~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山谷、溪边、疏林下,或攀援于树上、石壁上或为栽培。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。主产江苏、浙江等地。
【药用部位】干燥花及根入药。
【采收加工】花:夏、秋二季花盛开时采收,干燥。根:春秋采,洗净,切片晒干。
【性味】花:甘、酸,寒。根:苦,凉。
【功能主治】花:凉血,化瘀,祛风。用于月经不调,经闭癓瘕,产后乳肿,风疹发红,皮肤瘙痒,痤疮。根:活血散瘀,解毒消肿。用于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,骨折,脱臼,急性胃肠炎。
【用法用量】花5~9g。根0.3~1两,外用鲜根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
【注意】气血虚弱及孕妇忌服。
【附方】治妇人一切血疾:紫葳二两,当归、莪术各一两。上为细末。空心冷酒调下二镇,如行十里许,更用热酒调一服。(《鸡峰普济方》紫葳散);治女经不行:凌霄花为末。每服二钱,食前温酒下。《徐氏胎产方》;治崩中漏下血:凌霄花末,温酒服方寸匕,日三。《广利方》;治通身痒:凌霄花为末,酒调涂。《医学正传》;治皮肤湿癣:凌霄花、羊蹄根各等量,酌加枯矾,研末搽患处。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;治肺有风热,鼻生瘙疱:凌霄花半两(取末),硫黄一两(别研),腻粉一钱,胡桃四枚(去壳)。先将前三味和匀,后入胡桃肉,同研如膏子,用生绢蘸药频频揩之。(《杨氏家藏方》紫葳散);治酒齄鼻:凌霄花、山栀子。上等分,为细末。每服二钱,食后茶调下,日进二服。《百一选方》;治痢疾:凌霄花,为细末。每服三钱,温酒调下,空心服。《传信适用方》;治大便后下血:凌霄花,浸酒饮服。《浙江民间草药》;治误食草药毒者:每用凌霄花同黑豆一处蒸热,拣去花,只服豆三、五粒。《履巉岩本草》。
【摘录】《中国植物志》、《中国药典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