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植物形态】多年生草本。根颈直立,粗7-10毫米,先端被披针状三角形鳞片。花茎直立,高30-40厘米,不分枝。3叶轮生,卵状菱形至椭圆状菱形,长1-3厘米,宽0.8-2厘米,先端急尖,基部宽楔形至圆形,边缘有疏锯齿3-6个,膜质,干后带黄绿色,无柄。聚伞圆锥花序,高3-7厘米,宽2-7厘米;雌雄异株;萼片4,线状披针形,长1毫米,花瓣4,黄绿色,长圆状披针形,长2毫米,宽1毫米;雄蕊8,长1.6毫米,淡黄绿色;鳞片4,匙状四方形,长0.5毫米,宽0.2毫米,先端有微缺;雌花心皮4,黄绿色,长圆状披针形,长2毫米,花柱长0.5毫米在内。蓇葖上部叉开,呈星芒状。花期5月,果期6-7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产四川、湖北、甘肃、陕西、河南。生于海拔1000-3300米的山坡沟边岩石上。
【药用部位】全草药用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季采收全草,晒干用或鲜用。
【性味】苦、涩,凉。
【功能主治】散瘀止痛,止血,安神。主跌打损伤,骨折,外伤出血,月经不调,痛经,失眠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6-9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【参考文献】《中国植物志》、《中华本草》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