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植物形态】植株高可达1米。茎上部疏生或密生短的糙毛。叶卵状椭圆形、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,长(6-)8-16(-19)厘米,宽(4-)6-9(-10)厘米,先端渐尖或急尖,两面疏生短糙伏毛,基部心形抱茎或圆形而近无柄,边缘具短糙毛。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,花序轴和花梗生有淡褐色短糙毛,并间生有细腺毛;花梗长1.4-2.5(-3)厘米;苞片很小;花疏散;花被片绿白色或白色,内面具多数紫红色斑点,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,长约1.5-2厘米,开放后自中下部向下反折;外轮3片较内轮为宽,在基部向下延伸而呈囊状;雄蕊约等长于花被片,花丝中上部向外弯垂,具紫色斑点;柱头稍微高出雄蕊或有时近等高,3裂;裂片长1-1.5厘米,每裂片上端又二深裂,小裂片长约5毫米,密生腺毛。蒴果直立,长约2-3厘米。花果期6-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产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安徽、江苏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和贵州(东南部)。生于海拔800-2400米的山地林下、草丛中或岩石缝隙中。
【药用部位】根及全草入药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秋采收,洗净晒干。
【性味】甘、淡,平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除烦,活血消肿。主胃热口渴,烦躁不安,劳伤,水肿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9-15g;或用酒磨汁。
【附方】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周身发肿,发痧气痛,热人心包及风疹瘙痒。
【摘录】《中国植物志》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