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植物形态】一年生草本,无毛,有须根。茎单生或丛生,高5-30厘米。3-6叶轮生,叶狭倒披针形,长8-20毫米,宽2-4毫米,先端急尖,基部渐狭,全缘,无柄或几无柄。花序圆锥状或伞房状,分枝长,下部叶腋也生有花序;花稀疏;花梗长5-8毫米,细;萼片5,狭三角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1-1.5毫米,先端近急尖;花瓣5,白色,披针状卵形,长2-3毫米,急尖;雄蕊10,较花瓣短;鳞片5,宽匙形,长0.5毫米,先端有缺刻;心皮5,近直立,椭圆形,下部合生,有微乳头状突起。蓇葖成熟时上半部斜展;种子卵形,长0.4毫米。花期5-7月,果期8-9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产云南西北部(海拔3400米)、四川(1200-1800米)、湖北(500米)、陕西(400-1800米)、甘肃文县碧口、山西。生于山坡石上。
【药用部位】带根全草
【采收加工】春、夏季挖取带全草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解毒。主热毒痈肿,丹毒,睾丸炎,烫火伤,湿疮,细菌性痢疾,阿米巴痢疾.
【参考文献】《中国植物志》、《中华本草》